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腰椎管狭窄、膝关节骨质增生、滑膜炎、运动性损伤、骨髓炎、骨结核、股骨头坏死、等骨科疾病。
推荐专家
活血化瘀在治疗骨髓炎中的重要意义
骨髓炎属祖国医学“附骨疽”范畴,其发病机理与气血瘀滞有关。如七情过激,影响脏腑的功能,使其机能发生紊乱而致气血瘀滞,湿热内生,日久化热,肉腐化脓,损筋伤骨而发附骨疽,饮食不节或恣食厚味刺激之品,脾胃之气升降失常,湿热内生,气血瘀滞,湿热瘀血相搏,留于筋骨而致此患;房劳过度,耗伤肾精,肾主骨生髓,精血不足,骨髓空乏,风寒湿邪乘虚而入,客于经脉,阻于筋骨之间,阴血凝滞,筋脉失养而为斯疾;疔疮走黄、有头疽内陷、疖肿疮疡等化脓性炎症经久不愈或治疗不彻底,余毒未清,湿热内盛,深窜入里,留于筋骨,经脉被阻,气血凝滞,继发附骨疽;外来伤害如跌打、金刃、水火烫伤、车祸等,尤其是开放性骨折,局部骨骼损伤,使经络气血瘀阻,又复感邪毒,瘀血化热,热毒相搏,伤于筋骨,可导致附骨疽的发生。从上述可以看出,无论任何原因导致之附骨疽,在其致病过程中,气血瘀滞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。
现代医学认为,细菌进入血流是造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先决条件,如果血流减慢,细菌易沉积于骨骼而发生骨髓炎。急性骨髓炎衍变成慢性骨髓炎后,产生死骨,若未能吸收或排出,周围包壳形成一死腔,在死腔和附近疤痕组织内,缺乏或很少血液供应(微循环障碍),以致身体的抗菌能力和药力难于到达病灶处。指出血液减慢或微循环障碍是骨髓炎发病及难以治疗的病理基础。因此,中医之气血瘀滞和现代医学之血流减慢、微循环障碍是词异意同的,为骨髓炎(附骨疽)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。
所谓“活血”就是畅旺血流,“化瘀”就是消散瘀滞,活血化瘀就是通过药物的作用,促进血流通畅,瘀滞消散的一种方法。现代对活血化瘀药的药理研究证实:可扩张血管口径并加速血流,使组织血液供应得到改善,并通过活血改善血液及微循环,降低血液粘滞性,增加氧运,继之通过毛细血管增生和延伸,消除水肿、出血被吸收、渗出物被清除等可逐渐增加氧递。又研究证明:外科伤口愈合过程中,伤口供氧好,则不易感染而容易愈合,因为炎性细胞功能的发挥是耗氧的,纤维蛋白原合成快慢与供氧情况密切相关,以上论述证实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循环,增加血流速度,对外科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。
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,骨的再生修复过程中,不仅需要全身的气血旺盛,局部的血脉也必须通畅,亦即“瘀不去则骨不能接,瘀去新骨生”《疡医大全》,新的血管再生和充分血液供应也是极其重要的。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,巩固了治疗骨髓炎的远期疗效,复发率降低到0.57%,缩短了疗程,骨复原期成人1-2年,儿童6个月至1年。临床观察疤痕色素沉着减退,组织恢复弹性,伤口愈合速度也有了提高。因此,活血化瘀法在骨髓炎的治疗中居重要地位,它不但对骨髓炎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,对其它一些外科病亦有很好的疗效,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,将对骨髓炎及一些外科疾病的治疗开辟一个新的天地。
另外,根据近年来临床观察,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收到满意效果。
- 上一篇:骨髓炎的危害有哪些
- 下一篇:慢性骨髓炎治疗的绝招—活血化瘀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