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腰椎管狭窄、膝关节骨质增生、滑膜炎、运动性损伤、骨髓炎、骨结核、股骨头坏死、等骨科疾病。
推荐专家
我院如何辩证治疗骨髓炎
根据临床特点我们将骨髓炎分为五型(已载入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规划教材《中医外科学》第69页,主编:陆德明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)。
瘀热内盛,伤筋腐骨型(Ⅰ型)
症见:局部漫肿,隐痛或胀痛,边缘不清,无破溃。X线片显示:骨膜增厚或剥离,骨质呈斑片状广泛破坏区,或见少量死骨或病理性骨折。
治以清热解毒,通经活络,除血痹,填骨髓。
早期服用骨炎清1号,后期服用骨炎清3号,必要时配合应用少量抗生素,外敷金黄散或骨炎酒加热擦患处,每日三次,两者可交替使用。本型无需手术治疗。
肉腐骨败,溃破成瘘型(Ⅱ型)
症见:患肢变粗,有窦道形成,伤口周围皮色紫暗及凹陷,脓液引流,淋漓不止,探针可触及粗糙骨面或死骨。X线片显示:骨骼外形变粗不整,骨髓腔变窄或消失,有时死骨与骨包壳重叠,不易被发现。
治以活血化瘀,除痹通络,补肾养骨,生肌续伤。
方用:早期骨炎清2号,手术后服骨炎清3号。
手术:摘除死骨或剔除少量病骨,凿开死腔成杯形,开放换药,并以红纱条与复方三黄液纱条,交替换药日一次。
余毒深居,坏骨结石型(Ⅲ型)
本型病程长,症见:患肢变粗,皮色如常,疮形凹陷,有少量稀薄液外溢,探针可触及光滑骨面,死腔或腔内少量死骨。X线片显示:骨密度增高,髓腔变窄或消失,常不易发现死骨。
治以活血祛瘀,除痹通络。
方用骨炎清2号,手术清除死腔或死骨,至骨面渗血为度,或钻眼引用髓腔之血以养欲死之骨,外用复方三黄液纱条与八宝提毒散交替换药,每日一次。
久溃不敛,败骨游离型(Ⅳ型)
症见:患部稍粗,皮色如常,疮口较小,有时刺痛,或见有小块死骨排出,并有少量稀薄液外溢,探针可触及松动死骨。X线片显示:死骨游离或嵌入软组织内。
本型一般不需要内治,外用白六四丹纱条托毒外泄,扩创,取出死骨,以生肌玉红膏与八宝提毒散交替换药。
跌打损伤,皮结骨败型(Ⅴ型)
本型病例有外伤骨折感染史,在大面积瘢痕组织中有小窦道口,少量脓液外溢,探针有时可触及到小块死骨,有时见到死骨或骨不愈合。
治以活血化瘀,补肾养骨。
方用骨炎清4号,局部敷以八宝提毒散,外贴生肌玉红膏,待肉芽长满后外敷蛋清散,长皮敛口。
以上诸型若出现合并症,可对症治疗,下肢畸形者,伤口多至脚底部。禁止下床活动。
本病多系瘀毒湿热内蕴,瘀血深居筋骨不能外泄所致,治宜清热解毒,通经活络,除血痹,填骨髓,辅以手术摘除其死骨或剔除其少量病骨,清理死腔,以达到通畅引流的目的。主方中药用明矾,性寒,除骨髓痼热,并引药入髓,辅银花、公英、地丁、连翘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;佐以当归、赤芍、生地、川牛夕补血活血,长肌肉,除血痹,热盛加黄芩、黄柏,肉芽充血水肿时倍生地加黄芪、花粉以促进排脓;肉芽较淡,体质较差时加党参、黄芪、熟地以托毒外泄,生肌长肉。
凡有窦道者,一律切开,有死骨取出,无死骨剔去少量病骨,至骨面渗血为度,本病所用丹、膏、散、纱条等外用药,具有提脓祛腐,生肌敛疮,活血化瘀,燥湿解毒之功能,开放伤口换药,有利用充分引流,可促使肉芽从基底部长出。
- 上一篇:骨髓炎的危害有哪些
- 下一篇:慢性骨髓炎治疗的绝招—活血化瘀法